時代論壇:〈「點解聖詩──華語會眾聖詩1400年」梁逸軒:同唱一首歌是信徒合一標記〉
《普天頌讚》詩歌集在一九三六年開始發行,現時仍流行於大部份華語教會崇拜中,你又可曾知道,這本歌譜連一千四百年前唐代景教的詩歌也有收錄?香港聖詩會事務發展委員會書記梁逸軒在一個講座表示,《普天頌讚》(編按:一九九二年修訂版)第六百七十九首便收錄了〈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一詩,是中國至今記錄最早期的聖詩。他在講座同時向會眾介紹中國不同時期的聖詩,並分享他對現時華語會眾聖詩的創作趨向,和未來有關聖詩歌詞在神學、文學上的建議。
一千四百年來的華文聖詩,梁逸軒先從〈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說起:「歌詞第一句的『無上諸天深敬嘆,大地重地深念普安和。』,其實就是路加福音二章14節『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的經文。」這首由敘利亞榮耀頌(Gloriain Excelsis)意譯過來中文歌詞,猶合佛、道兩家的用字,如稱聖父為「阿羅訶」、彌賽亞為「彌施訶」、聖靈為「淨風王」等。短短三百○九字的讚美詩,已融入了三一上帝、救恩等神學觀念。梁逸軒亦有介紹其他新教來華前的詩歌,如清代吳歷的〈仰止歌〉及康熙皇帝的〈基督死〉,這些詩歌大多以文言文配上中國詩歌體裁創作。
中國第一首萬人聖詩
另一個矚目而較少人談及的是太平天國詩歌。清中葉時期天王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立國,當中鮮為人知的是,太平天國的詩歌演奏如何帶有基督教色彩。梁逸軒表示太平天國的崇拜十分謹慎和認真,在官銜上設「典樂衙」掌管整個國家的詩歌頌唱事宜,亦按聖經詩篇和歷代志中所描述,使用中國同樣名字的樂器,如鑼和鈸,安排樂師數百人在每一所王府演奏。在太平天國每週的崇拜中,太平天國國民更會同唱〈三一頌〉,歌詞如下:「讚美上帝為天聖父,讚美耶穌為救世聖主,讚美聖神風為聖靈,讚美三位為合一真神。」
歌詞內容不乏正統教義,「這是中國第一首有過百萬人頌唱的聖詩。」梁逸軒表示。他亦有介紹一些偏離教義、只歌頌洪秀全的詩歌,可見太平天國的詩歌和背後思想仍然是良莠不齊。及後梁逸軒亦於講座介紹華文聖詩在近百年現代中國的演化。
講座另一個主題是談及對現今華文聖詩在神學、文學和音樂三方面的檢討和建議。
梁逸軒強調詩歌在神學基礎上必須穩固,他舉出現時普遍教會耳熟能詳、來自讚美之泉的〈有一位神〉一曲,便存在著三位一體的位格功能含糊不清的問題,同時他表示有部份詩歌亦有人能「宣告上帝臨在」的僭越問題。梁逸軒亦強調詩歌也具大公性,「能夠同唱一首歌是基督徒重要的合一標記」,如最近的溫州強拆十字架運動,信徒能同心合意同唱〈十字架〉一曲表達共同關注及祈求。他認為未來華文詩歌應創作更多會眾詩歌,「我們要俯就卑微的人,讓教會中最軟弱,最五音不全的也能同心歌唱。」他舉出基督教善樂堂主任林國璋牧師創作在橋底與露宿者頌唱的詩歌便是好的例證。
應多以「粵語入韻」為主流
在文學方面,梁逸軒反對詩歌過份以屬靈詞彙和經文堆砌,應多發揮創意,創作有層次感和信息推演的詩歌。「有時在現今簡報投影片效果下,會眾可能看到經文歌詞在亮麗的效果下很有『feel』,但其實整首只是堆砌出來,言之無物。」另一方面,梁逸軒認為現時詩歌的內容議題較為狹隘,多有關個人生命和敬虔生活,歌詞內容的信仰關注追不上時代,如缺乏一些有關環保、女權、同性戀的詩歌。「如果說有關社會的詩歌,香港就只有三十年前的〈風雨念香港〉一曲」,梁逸軒呼籲填詞人應放棄要創作一首「千秋萬世」均通用的創作心態,多創作具時效性的詩歌以擴闊題材。
梁逸軒亦強調未來華文詩歌應更多以「粵語入韻」為主流,在本土議題、本土音樂尋根,如使福音粵曲如何融入主流音樂。他認為近年演奏詩和頌唱詩開始模糊化,如更多信徒喜歡在卡啦OK唱福音詩歌。同時他舉出如鍾氏兄弟以最好的音響裝備創作詩歌,也帶領華文詩歌音樂走到另一層次。
「點解聖詩——華語會眾聖詩1400年」講座頌唱會由香港聖詩會舉辦,於八月三十日下午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觀塘堂舉行,逾一百二十人出席。
採訪:胡文傑
《時代論壇》一四六五期.二○一五年九月廿七日
原文: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91254&Pid=2&Version=1465&Cid=950&Charset=big5_hk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