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任生:平安
今次的聖詩頌唱會是以平安或和平為主題,就是想提醒我們:耶穌基督是和平之子,也是平安之主。我們在耶穌基督由出生、傳道、受死與復活,至祂的再來的基督事件(The Christ Event) 中都發現,基督事件與平安有關(參見是晚程序)。這表明了祂的一生都是為了我們的平安而來。再者,我們以不同傳統的聖詩,如泰澤(Taize)詩歌、傳統聖詩及近代聖詩,加上真摰的禱文、短劇和不同教會及團體的詩班獻唱,以表達我們在基督裡的共融與和平的意義,更是我們信仰的力量。
了解更多上主,容我們誠懇的向你請求,求你使我們的生命有所轉化和傳承,
接收我們向你每一聲的歌頌和感恩,
好叫我們的生命,就是一篇向你獻陳的生命樂章,榮耀主名!
阿們!
對崇拜而言,唱詩歌頌是有特別意義的。但是,究竟是歌曲重要,還是歌詞重要?這不得不從中國文學說起。中國文學的詩詞歌賦都是文字的昇華。《詩經》認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不論是歌曲詩章,或是聖詩聖樂,又或是宗教與藝術中的舞蹈,都是必須有志。這可以相似基督教所說的靈性。換言之,詩歌中的文字 往往是超越文章的陳述,並且極富有象徵意義,透過樂曲或是頌唱者所運用想像力,去揭示出樂曲中的意境,從而進入一種頌唱者、聽者及受頌者上帝三合為一的神交。聖經中所提及的歌頌更是如此。例如啟示錄五章及七章都以頌讚為首去榮耀上帝。
了解更多我們每年舉行聖詩頌唱會,目的除了是要喚起信徒對傳統聖詩的重視,並以聖詩來挑旺自己的靈性外,更重要是讓我們明白聖詩之為聖詩的本質:人被上帝之靈所聖化而詩之、詠之、頌之。那是說,沒有這樣的基礎,即使是那麼感性的旋律、如何煽情的文采,恐怕都不能被冠「聖詩」之名罷,因為聖詩之為聖詩,主要不在歌曲的動聽及容易上口,而是在於歌詞能否承載上主聖道,叫人由內而發受到感動,而非單由外在的演繹來刺激人的情緒。
了解更多陳康博士指出,聖詩會是目前本港唯一個以上述目的為使命的團體。他指出不少弟兄姊妹對傳統聖詩的感覺,就是一個「悶」字,但其實問題不在於聖詩本身,而是在於我們。以他多年在音樂聖工事奉上的觀察,不少教會在崇拜領詩時,都未能適切地掌握每一首詩的獨特之處,結果會眾唱出來的詩,都變成了「死詩」──把好端端的一首詩歌唱死了!他指出以下一些情況,往往是導致「死詩」出現的因素:揀選的詩歌未有配合整個崇拜的主題;詩歌速度錯配──該快的慢了,該慢的快了;伴奏者事前沒有足夠準備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