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舊歌巧妙變新歌!〉
二○○三年十月廿六日,香港聖詩會舉行聖詩頌唱會暨成立典禮。當天晚上,接近二千位基督徒齊集大學會堂,一同高歌及聆聽二十多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聖詩。頌唱會結束後,不少與會的弟兄姊妹都向筆者表示,這次頌唱會令他們對唱傳統聖詩有一全新的體會。他們說已很久沒有如此的投入、振奮、激動地唱這類聖詩。其中一些人更表示他們一面流淚一面唱,並得到很大的激勵。同時也令他們對傳統聖詩刮目相看。
當晚會眾所唱的詩歌,主要由一個二十多人所組成的管弦樂團作伴奏。詩班和獨唱所負責頌唱的詩歌,都是一些聖詩的變奏曲(hymn tune arrangement),其中一項由中樂團所獻奏的樂曲,也同樣是一首聖詩變奏曲。從旋律來看,這些詩歌的旋律都是「古舊」和「傳統」。究竟甚麼原因令這些信徒有這樣的一個「新」體驗呢?筆者嘗試從詩歌處理這角度來作解釋。
今天對大部分人而言,「新歌」就是新撰寫的歌曲,而在他們心目中,新的意思主要是指旋律。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其實一首舊的旋律,經過音樂上的處理,也可以給人一個全新的感覺。上述聖詩會的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晚的詩歌都是一些舊歌,但藉著不同的處理,讓人有新鮮的感覺。當中的處理,可以作以下分類:
一、伴奏的處理。相信大部分信徒唱聖詩時,都是以鋼琴或風琴作伴奏,甚少以管弦樂團來作伴奏。樂團裡有不同的樂器,提供多樣的音色變化,大大豐富了詩歌的音樂趣意。
二、編曲的處理。把舊的聖詩旋律,編排給不同的組合,例如合唱四部、獨唱、樂器間奏及以上各項的穿插等。此外亦包括和聲、節奏速度及伴奏形態上的變化等。
三、唱頌方式的處理。就算沒有以上任何一項變化,我們也可藉唱頌的方式來加以變化。例如因應歌詞的內容,每節詩歌以四部和聲、齊唱、女聲、男聲等處理,達致有意義的變化。
四、選詩的處理。詩歌間有相互的關係,連起來能夠形成一個有主題和意義的流程。
單以是次頌唱會的經驗而言,上述的音樂處理,能夠把舊歌「翻新」,為會眾帶來新的體會。今天不少信徒認為傳統聖詩已不合時宜,教會應該棄舊歌迎新歌。但筆者認為,今天很多信徒不喜歡傳統聖詩,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詩歌本身出現甚麼問題,而是這些詩歌被司琴彈死了──錯音連篇加上錯誤的速度和演繹;被領詩領死了──領詩本人也不太熟悉,帶領時死氣沉沉;被會眾唱死了──完全不留心及了無生命之唸口簧式頌唱;被編崇拜者編死了──所選的詩歌與崇拜內容毫無關係。
弟兄姊妹,你心目中的「新歌」又是怎麼樣的呢?
(香港聖詩會將於六月十二日於文化中心舉行第三次頌唱會,有興趣者請留意寄到各教會的海報宣傳)
轉載自《時代論壇》第九二四期.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9048&Pid=2&Version=924&Cid=91&Charset=big5_hkscs